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Feedburner Error

Your feed filesize is larger than 576K. You need to reduce its size in order for FeedBurner to process it. Tips for controlling feed file size with Blogger can be found in Tech Tips on FeedBurner Forums, our support site.

這就是目前 Part 2 那篇收不進去的原因。檔案太大了。

在 Blogger 的「設定」>「其他」,「網站資訊提供」下的「允許網誌資訊提供」,把「完整」選成「簡短」就好了。在「張貼資訊提供重新導向網址」那邊我是有設定 feedburner,因為當初想過,如果換個地方的話難道要叫讀者去重新訂閱?當然不!

所以找了 Google 買下的 Feedburner 來把資訊提供給燒起來,這樣換網誌的時候只要在後台設定 rss 來源,讀者是完全不用做事就會自動抓到新的來源。

為什麼 Google 你要把 Reader 收掉呢?

RSS 的 Reader 才是閱讀啊! Facebook、 Google+ 那種地方的訊息真的太亂了。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Aperture Workflow

Latest update: Dec. 10, 2013 公開版

其實我應該要先打已經兩個月過去還沒打完的美國兩周行。不過最近正好在搞這個,所以先打這個好了。至少這個比較簡單。

Forward
因為 Apple 的 OS X Mavericks (10.9) 策略,把舊版用系統的「軟體更新(Software Update...)」項目全部改成用 Mac App Store 來更新。所以就必須要讓之前在不是 Mac App Store 上購買程式的人在 Mac App Store 上有購買記錄,這樣才可以透過 Mac App Store 更新軟體。

iWork 的 Pages 、 Keynote、 Number,以及 Aperture 都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應用程式。
~隱藏的內容~隱藏的內容~隱藏的內容~隱藏的內容~
也就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附帶一提,爸爸說寶寶是二十五美金。

Features
雖然我只是想記錄一下我的使用方法,還有 Aperture 的英文選項翻譯(主要是後面這項)。
是的! Aperture 到現在仍是只有英文版。
不過既然都打了一篇偽心得文,當然要學學芸芸眾生都為 Aperture 打了一篇文章來記錄自己使用的工作流程啦。

今天早上為了去公司加班做十點要報告的投影片,我七點半就起床了,我兩點多才開始睡的。至少 Boss 說我的 FlashMap Layout 講的不錯 XDDD。

上面只是想表達我現在想睡了。


Aperture 的資料其實要找也不太好找,可是說難找, Apple 就直接有影片教學了。但是那個 Find Out How 網頁好像被刪掉了。現在我只有從 Support 裡頭找到各項的單獨影片。

不過可以先看看 from iPhoto to Aperture。裡面介紹 Aperture 比 iPhoto 多增加的功能。
  1. Multiple versions of a photo. Minimal hard drive space.
    VersionsEach version is a new copy in iPhoto.

    A single copy can have multiple versions in Aperture 3.
    When you want to create an alternate version of a photo, iPhoto duplicates the photo. Aperture stores as many variations as you want in a single image file. That’s big news, because it eats up far less hard drive space than storing duplicate photos. Aperture makes it easy to keep track of all those versions, too, so you can use different ones for different projects.
  2. Merge, sync, and split multiple libraries.
    Merge libraries
    Your iPhoto library is your Aperture photo library, automatically. With the new unified library, there’s one place for all your photos. And if you’ve accumulated multiple iPhoto libraries over the years — or you have libraries on different Mac computers — you can now use Aperture to merge them together and still open them in iPhoto. While iPhoto is designed to work with one library at a time, Aperture lets you set up as many libraries as you want and switch between them instantly. And you can export a project with all the related photos or an iPhoto Event as a new library.
  3. Never run out of hard drive space.
    iPhoto, One diskAperture, Several diskes
    As your iPhoto library grows, it may become too big to store on your computer’s hard drive. Aperture lets you set up as many external drives as you want and specify where to store each of your photos — without changing anything in your Aperture library. You can access and edit your photos the way you usually do, no matter where the originals are stored. This feature also allows you to add hard drives one at a time, whenever you need them. So your setup can grow along with your library.

以下是 Support 的影片中,我覺得比較有用的幾個。我分成「基本(大家都應該要知道的功能)」,以及「進階特色(真的很奇怪的 XDD)」。
    基本
  1. Welcome to Aperture 3
  2. Aperture 3: Merging Aperture Libraries
  3. Aperture 3: Adjusting Date and Time
  4. Aperture 3: Editing Metadata
  5. Aperture 3: Using Stacks
  6. Aperture 3: Embedding and Exporting Metadata
  7. Aperture 3: Exporting Versions, Masters, and Projects
  8. Aperture 3: Publishing Photos to Facebook or Flickr
  9. Aperture 3: Importing Basics
  10. Aperture 3: Filtering and Searching
  11. Aperture 3: Ratings, Keywords, Labels and Flags
  12. Aperture 3: Organize Your Photos Using Faces
  13. 進階特色之調整
  14. Aperture 3: Adjustment Presets
  15. Aperture 3: Adjusting Exposure
  16. Aperture 3: Highlights and Shadows
  17. Aperture 3: Recovering Highlights
  18. Aperture 3: Levels and Curves
  19. Aperture 3: Sharpening Images
  20. Aperture 3: Using Brushes to Apply Adjustments
  21. Aperture 3: Using Quick Brushes to Retouch Photos
  22. Aperture 3: Black-and-White and Color Effects
  23. Aperture 3: Using Lift and Stamp
  24. Aperture 3: Making Prints and Contact Sheets
  25. Aperture 3: Working with Video in Aperture
  26. Aperture 3: Viewing Multiple Displays
  27. 進階特色之怪功能
  28. Aperture 3: Using Quick Preview
  29. Aperture 3: Making Multiple Selections
  30. Aperture 3: Importing GPS Locations from a GPS Tracker or iPhone
  31. Aperture 3: Organize Your Photos Using Places

我略掉了幾個。我只有直接看名稱標題來分類,沒有真的一個一個點開來看,因為有些之前看過了。等我以後有空再來調順序了。

我就是在看了影片之後才知道堆疊的功用與人臉辨識要怎麼選確認。

Workflows
我的工作流程很簡單。

把照片匯入(Import),刪掉覺得不需要留的,對於會上傳到 Flickr 的照片加上名稱與註解(metadata),就這樣。

最多只會做裁剪(crop)跟轉正(straighten),一些需要馬賽克或是修痘痘的狀況會加上修飾(retouch)。通常那些攝影師會做的後製我都不會去做,主要原因我自己認為就是那個顏色病的關係

不過他們這種軟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修飾照片。 Aperture 自以為豪的還有裡面的 preset 功能,把照片的調校設定存起來,直接套用到其他照片。我不知道 Lightroom 有沒有這功能。

經常跟 Apple 的 Aperture 相比的軟體就是 Adobe 的 Lightroom,他們這等級的軟體都是拿來後製照片的。對於照片管理的功能,我不知道 Lightroom 有沒有。我自己認為 Google 的 Picasa 跟 Apple 的 iPhoto 是一起被比較照片管理軟體,最主要功能就是整理照片。

我自己原本就是想找個圖片管理軟體來整理照片,因為以前在 Windows 的資料夾整理方式已經沒辦法對付日益肥大的照片資料庫了。雖然目前才快要 20GB 而已。

從 Windows 換到 Mac 的時候就拿了 iPhoto 來用。一開始用一用也沒什麼,可是後來發現有更進階版的 Aperture 就有想過要不要換過來。讓我卻步的主要原因就是軟體本身要 US$79.99

Aperture 主要提供的功能我都不會去使用它,感覺上頗為浪費錢。我只會用 Aperture 來當比較進階的資料庫,因為介紹重點之一就有說 Aperture 對修改照片是用資料記錄的方式,而不是像 iPhoto 的製造另一個檔案。

話說 Picasa 也是這麼記錄修改的照片,只不過他沒有像 Aperture 弄出個資料庫來儲存。我自己是比較喜歡這種資料庫的感覺,因為所有資料全都在資料庫下,備份的時候直接整包複製就好了。很多微軟下的軟體,都是檔案跟資料分兩邊存,因為萬惡 C 槽下的使用者帳戶。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可以像一般開資料夾的方式找回圖片, iTunes 就是這樣。雖然 iPhoto 跟 Aperture 的資料庫都可以那樣開,但是裡面的照片不是按照專案來存放的,好像是按照匯入時間。 iTunes 下的資料庫是按照「歌手、專輯、歌曲」這種方法來整理,所以如果真的需要自己手動找回檔案的話,其實不會很難。

Library
Aperture 的資料庫跟 iPhoto 的,以及 Mac 下的應用程式都一樣,都是在資料夾上加後綴名(.aplibrary,因為不能稱「附檔名」), Mac 就會自動把它包起來。想要顯示裡面的內容,必須要按右鍵選「Show Package Contents」。

iTunes 的資料庫概念其實跟 Aperture 與 iPhoto 的一樣,只不過他沒有用後綴名把它包起來而已。

簡單的說,該程式會需要用到的資料,都會被放在這裡面。以 iTunes 來說,就是音樂;對 Aperture 來說,就是照片。

而除了檔案本身之外,還會多一些檔案來記錄一些無法存放在檔案內的資料,如喜好程度等等。

所以這些資料庫,都可以單純靠翻資料夾來找出原始檔。只不過 Apple 軟體的設計想法,都是讓你用軟體去管理那些內容,而不是自己手動去整理。蘋果可是很愛搞出「智慧型」什麼東西的咧。

當你只有幾百張照片/幾百首音樂的時候,還會想要用資料夾來整理。但是當這數字變成「幾萬」了之後,我不覺得有誰有辦法單純靠資料夾就整理好的。就算整理好,要把東西找出來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Master, Original, and Version
Originals and Versions
Originals and Versions
Master 跟 Original 其實是一樣的意思,代表最原始的圖檔。而 Version 就是經過修改後的版本。像上面這樣代表每一個圖檔,都只有一種版本。
上圖那個預設資料庫:
2736 versions, 2724 originals
(代表有幾張照片有多種版本,可能是十二張圖片以下)

Aperture 的優點中, iPhoto 會將每次修改存成一個新的檔案,而 Aperture 只會把各版本修改資料用數據化的記錄下來,並不會存成一個新檔。所以這樣可以以很小的空間,記錄很多種的版本。就我所知, Picasa 就是用這種方式記錄修改過的資料。

iOS 裝置上所拍攝的相片、影片,直接在裝置上修改也會用這種記錄修改地方的方式來儲存修改資訊。所以直接在 Windows 下把檔案抓出來,看到的會是原始檔,而不是修改過的樣子。之前看過有人抱怨這件事。其實我自己是蠻喜歡這樣的,「原始檔」的重要性應該不需要多加解釋。就跟錄影界常用的「母片」是一樣的意思啊。有最原始的東西,想要怎麼改都可以。但是被修改過的東西,是很難用回原來的模樣。對於某些事情,是根本不可能變回原來的樣子。

在現在 Aperture 的選單設定中,大多數字眼都是用 Original 這個字。可是在 Aperture 資料庫裡的資料夾結構中,是以 Masters 來做為資料夾名稱的。如果將 Aperture 的資料庫打開,以下這幾個資料夾是比較重要的資料夾。
  • Masters
  • Previews
  • Thumbnails
並不是說其他幾個不重要,只是因為檔案在大的通常是這幾個。

其實名稱還蠻清楚的。所有圖片的原始檔都會存在 Masters 下,而 Thumbnails 則是儲存照片、影片的縮圖。這兩個資料夾是一定會有的。可以拿來節省空間的,就是剩下的那個 Previews,預覽圖的存放地。

Previews
在 Aperture 的設定標籤頁中,其中一頁就是「Previews」。裡面可以選擇新匯入的圖片們要不要建立 Previews,還有 Previews 的尺寸以及圖片品質。

為何有了 Thumbnails 之外還要有 Previews,這就牽涉到另一項那個「可以將照片存放在多個磁碟」的功能了。

就我所知道的, Aperture 只能有一個「主資料庫」。

雖然 Aperture 可以把照片「匯出成資料庫」,也有「合併資料庫」的功能。但是真正的資料庫只會有一個。

如果是說好幾個各別分開的資料庫,這件事 iPhoto 也可以做,這個就不是 Aperture 比 iPhoto 強悍的地方了。

Aperture 可以存放在多個磁碟的功能,所存放的資料是「圖片的原始檔」,並不是我原本以為的「部分資料庫」。

剛剛提到的三大資料夾, Masters、 Previews、 Thumbnails,佔最多空間的當然就是存放原始檔的 Masters。也就是為什麼要把原始檔分開放。而這就是 Aperture 的「存放在多個磁碟」功能。

我當初在用這個功能的時候真的以為可以分成好幾個部分資料庫,以及一個主資料庫。後來發現不能這麼搞之後,只好真的切成兩個資料庫來放。必須要存成資料庫的形式,就是資料庫除了一些基本的 Metadata 之外,還包含了照片的喜好程度、相簿、面孔辨識等無法儲存在相片圖檔本身的資料。而這些不能夠直接存在照片裡的資料,通常就是讓這些照片更好用的資訊。

所以 Previews 的功能,就是把原本可能幾十 MB 的原始 RAW 檔,以設定的壓縮等級以及大小產生出預覽檔留存在資料庫裡。這樣就算存到外接磁碟的原始檔不在,也可以拿預覽檔來做一些基礎編輯。不過官方有說明,有些事情仍是必須要有原始檔才能夠做,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 Aperture 會有提示視窗請你將原始檔的硬碟接上。

稍微解釋一下:平常照相的時候,相機存成的照片格式是 JPG/ JPEG。這是種破壞性壓縮,檔案是已經經過相機的白平衡等後製產生出來的。而 Raw 檔是相機的感光元件所接收到的數據,完全沒有被動過。所以只要用支援的程式開啟,你可以將白平衡、色彩飽和度、對比度、清晰度等等設定改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這就是原始檔的重要!
我以前看過 Sony A700 的 Raw 檔,一張圖片就快要 20MB 了。

Aperture Previews Preferences
Aperture Previews Preferences

接著上面。在 Aperture 的預設設定中,對於舊的照片不會特別去產生 Preview。不過在預設設定中有讓新照片,在匯入的時候自動產生 Preview 的功能。我自己是把這個選項關掉。因為我只是用 iPhone,最多是用小小的 Sony T30 來照相,真的不需要用到預覽圖來佔空間。如果以後改用單眼的話,應該就會需要預覽的功能了,因為這樣能夠大大地加快圖片顯示的速度。

在這邊對 Previews 的檔案做個結論。如果你的原始檔不在資料庫裡,那 Aperture 一定會幫你製作預覽。如果你是用單眼拍的 Raw 檔,那你可以讓 Aperture 在匯入的時候就建立預覽,或是等匯入之後再來製作預覽。如果只是小小 2-3 MB 的照片,其實是可以不用製作預覽,順便節省空間。

Relocate and Consolidate
Relocate 就是將照片原始檔移出資料庫,選擇之後要放的位置。
Consolidate 則是將照片原始檔放回資料庫裡。

被 Relocate 過的照片,就稱作 Referenced Images。而原始檔存在資料庫裡的照片則是 Managed Images。

Relocate 這個選項,就是要使用 Aperture 多磁碟存放功能要選擇的項目。 Relocate 可以選擇存放在本機磁碟而不存放在外接磁碟裡,但這樣變成沒什麼意義。因為空間仍然被占去了。

Export and Import
Export 可以選擇要輸出 Original 或是 Version。不過我自己比較喜歡直接把檔案從 Aperture 拉出到 Finder 的桌面或是下載資料夾。這功能大致上都可以用,不過我好像有遇過 Version 拉不出去,只能拉 Original。

但 Export 最重要的功能,對我來說就是「輸出成資料庫」。我自己就是用這功能來分割資料庫的。雖然跟我原本想的不太一樣,至少還可以用啦。

不過官網影片介紹 Export to library 的時候,用的例子是將專案的部分照片或是一整個專案輸出,帶到其他地方編輯,等回來的時候再將該資料庫合併回主資料庫。 Aperture 的 Export to library 功能,匯出的資料庫就是一個完整的資料庫。

在 Import 的時候, Aperture 會問使用者要將資料庫合併(Merge),或是增加成新檔案(Add)。如果選擇後者,你的資料庫就會有重複的檔案。如果是 merge,它會將修改以 Version 的方式合併到你原本資料庫裡的檔案。 Import 的功能我沒什麼測試,所以我不知道有增加又有刪除會發生什麼事。

我當時的測試,「匯出資料庫」的時候還可以選擇要不要連預覽照片一起匯出。因為我的目的是想要把 iPhoto 的資料庫格式改成以 Aperture 原生的格式來儲存。外加當初亂搞亂用, iPhoto 裡面的資料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

Aperture 3.x: What Are Managed Images and Referenced Images?

Quick Preview
Quick Preview 這功能就是不讀取原圖,改讀取產生出來的 Preview 檔來加速 Aperture 速度。

Shortcuts and Notes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快速鍵就是 v,用途就是 Cycle View Mode。我自己之前用 iPhoto 時,一直想要用鍵盤把 Viewer Mode 轉成 Browser Mode,可是只能用滑鼠轉換。

人臉辨識可以用滑鼠框選 Aperture 辨識出來的多張面孔,一次把它們全部確認成同一個人。我之前在 iPhoto 的時候可是點到快瘋了。

而堆疊(Stacks)的功用是將時間相近,或是同樣主題的照片集合在一起,減少專案中顯示出來的項目數。
舉例來說,單眼相機在拍婚攝之類的主題時,攝影師都會狂按快門,所以同一時間的照片可能有個位數到幾十位數的照片。這樣管理上會很麻煩,而 Auto-Stack 可以按照你設定的間隔,自動把照片們堆疊起來,減少 Project 下的顯示數。普通的 Stack 就是自己手動選擇照片把照片給疊起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這樣。

將照片們在 Browser Mode 選擇起來後,以 v 鍵切換瀏覽界面,配上 z 鍵或雙指縮放來改變照片大小,用 shift 來同時平移選擇的照片位置。這招來比較照片我覺得還不錯。不過我覺得 Aperture 在 Mavericks 的雙指縮放經常縮放過頭,不知道在動物系列的時候有沒有這個問題。

結尾
目前就想到這些,所以就先這樣啦~~~

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