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為克林姆打的新手 Mac 101

來學一下老外的基礎 101。呵呵。



選擇型號

首先就是因為我喜歡筆記型電腦,所以桌上型的 iMac 系列我直接忽略掉。剩下的就是買 MacBook 系列中入門的 MacBook Air 或是高階的 MacBook Pro。

因為不像 Windows 的系統,有許多家廠牌(ASUS、 Acer、 Toshiba、 Sony、 Lenovo⋯⋯)可以選,所以選起來簡單很多。

* 如果是輕型的文書、看影片、上 Facebook 玩遊戲為主要的使用需求,這種就是選 MacBook Air 就夠了。(這就是克林姆的需求)
* 如果有需要轉檔、影片編輯、玩遊戲的,那就是往 MacBook Pro 選。如果需要內建大容量的話,那也是往 MacBook Pro 選。但是下一代的電腦通常都是改成內建 SSD 硬碟的,這樣的話容量就小上許多,不過優點就是不需要擔心硬碟的資料因為震動而受損。

以我自己的選擇為例:
我自己是有時候會轉檔,雖然不常做,但是有時候會做這件事。在這種有時會做的狀況下,我是可以選擇 MBA。但是因為我的 iTunes 資料庫目前已經突破 200GB 了,所以考慮到有大容量硬碟的需求, MacBook Air 就這樣跟我無緣了,能夠選的就直接是傳統硬碟的 MacBook Pro。

在選擇可以加價更換成霧面螢幕且有獨立顯卡的 MacBook Pro 15" 跟無法加價更換螢幕且沒有獨立顯卡的 MacBook Pro 13"。我是很想要換螢幕,因為受夠了反光的問題,但是我最後還是選擇 13 吋。因為沒有必要去為了用不了多少次的獨立顯卡而浪費錢去選擇 15 吋,而且螢幕還要再額外加錢。外加 13 吋比較小比較好攜帶。省下的那筆錢還可以去做其他的用途如購買 AppleCare。所以我最後是購買 13 吋。

我當時選擇時因為配備大致上一樣,只有 CPU 與硬碟容量的差別。所以我當時是直接由硬碟來選擇。



現在的 2012 mid 13" MacBook Pro 兩款配備列在下面,相同的配備我就省略了。

NT$ 37,900
13 吋:2.5 GHz
2.5GHz 雙核心 Intel Core i5 (Turbo Boost 可達 3.1GHz)
4GB 1600MHz 記憶體
500GB (5400-rpm) 硬碟

NT$ 47,900
13 吋:2.9 GHz
2.9GHz 雙核心 Intel Core i7 (Turbo Boost 可達 3.6GHz)
8GB 1600MHz 記憶體
750GB (5400-rpm) 硬碟

對我來說現在 2012 mid 的兩款 MacBook Pro,我照樣會因為硬碟的選擇而選擇高階的那個。不過對於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因為還是要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價格差了一萬塊台幣。 CPU 的差別雖然是有的,但是以我的用途來說其實可以忽略,轉檔就只差那一些時間。重要的差別就是多了 4GB 的記憶體與額外 250GB 的硬碟。這三項加起來的售價要多一萬塊,就看有沒有那個決心要為了這些配備多付一萬塊了。

我買的 2011 Late 版,有差別的只有 CPU 跟硬碟。所以說覺得可惜也是一定會的啦,因為今年的可是連記憶體都不同。因為我目前考慮我這台的配備升級中,就只有那一項記憶體升級。對於 4GB 的電腦,蘋果電腦公司是配兩條 2GB 的記憶體。所以想要升級的話一定要再買兩條 4GB 的記憶體,而不能夠只買一條 4GB 的。這點蘋果電腦真的很爛。



配件選擇

這邊就真的是看個人的需求了。因為這篇是寫給克林姆看的,所以我只考慮他的狀況:一個要去炸魚薯條國讀書的人。炸魚薯條國物價很貴,所以要先在台灣這個電子代工王國買好需要的東西再去。

AppleCare
剛買 Apple 的 Mac 系列的使用者,通常會因為短短的一年保固而稍稍考慮那像要價非常不便宜的 AppleCare Protection Plan,也就是中文俗稱的「阿婆保佑」。但是要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加購這項服務是不限時間點。但是要使用這項服務,必須要在你的產品還在保固的有效期限內才有用。過保後是無法用 AppleCare Protection Plan 延長電腦的保固。這點一定要注意到!此外, AppleCare 還有分版本,像是 13" MacBook Pro 跟 15" MacBook Pro 就是用不一樣的 AppleCare,所以在挑選電腦跟購買 AppleCare 的時候也要稍微注意一下這點。

MacBook
AppleCare Protection Plan for MacBook Air / 13" MacBook Pro NT$ 8,590
MacBook Pro 專用 AppleCare 全方位服務專案 NT$ 11,900
iMac
AppleCare Protection Plan for iMac NT$ 6,090

你看! 15 吋以上的超貴啊!!!而且大小超大的 iMac 只要六千一, 13" MacBook Pro 就要八千六,搶錢啊!

由於蘋果電腦旗下產品大部分都是屬於全球保固,除了 iPhone 為地方電信商,所以像是 AppleCare 這種產品是可以由國外售價較便宜的地方購買再套用到你的產品。像我自己的就是用 MacUKnow 站長 Stanley 代購的韓國版,要價 NT$6300。我剛剛去看現在的長期代購 AppleCare,現在是美版的,只要 NT$6200。便宜了一百(=皿=)。所以這東西真的不用急,只是要記得在保固過後就沒辦法加購了。而且蘋果電腦的產品,過保後的維修價格,會讓你考慮直接買一臺新的。



2012 mid 13" MacBook Air 本身有兩個 USB 3.0 插槽,還有一個 Tunderbolt 插槽跟一個 SD Card 槽。內建的無線通訊有藍牙(Bluetooth 4.0)以及無線網路(802.11n)。因為 USB 插槽不多,所以必須要省著用。如果真的有需要滑鼠、鍵盤之類需求,可以考慮藍牙產品,這樣就不用佔一個 USB 插槽,而且也不用受到線材長度的控制。

滑鼠
滑鼠是 Windows 帶來的壞習慣。我用現在各家廠商出的 Windows 電腦,我是完全無法使用那些內建的觸控板,他們對我來說真的太難用了。所以我買 MacBook Pro 之前還特地去買了羅技的 v470 這款藍牙無線滑鼠,想著之後應該會用到。但是我完全沒想到 Multi-Touch 觸控式軌跡板好用到我不需要滑鼠,所以我就把那個 v470 留在家裡的桌機用了。

除非你經常需要 Bootcamp 到 Windows 去使用,不然不常使用 Bootcamp 的話應該還不用帶滑鼠。而且少掉滑鼠這東西就能夠讓你在收電腦的時候包包長得不會那麼畸形。因為像我現在帶電腦出門去吹冷氣的時候,只要帶 MacBook Pro 還有充電器就好了。如果有需要幫 iPhone 或 iPad 充電的話,再多帶一條傳輸線就好了。這可是多麼的簡便啊!

附註:對於現在的設定大家可能剛開始用都不習慣。因為按照 Mac 觸控板現在的預設,網頁向下翻頁並不是像之前用滑鼠的向下滾,而是雙指向上移動。其實只要把自己當成在用 iPhone 或 iPad 的螢幕就會蠻快習慣的了。


讀卡機
這邊指的是記憶卡的讀卡機。因為內建就有 SD 的插槽。除非是高階 DSLR 用 CF 卡,或是 Sony 家用 MS 卡,不然對於一般人都可以省掉讀卡機這項東西。而且克林姆根本沒有在用相機,現在都是 iPhone 直接拍。對於 MicroSD 之類的需求,通常那些手機都會有 USB 傳輸線可以來傳資料,所以應該也不需要煩惱。

在這邊要順帶提一下,各家廠商所推出的 WebATM 之類的功能所需要的晶片卡讀卡機。這東西大多數是需要 Windows 作業系統才可以正常使用。不然大多數裝置連驅動程式都無法安裝,更別提開始使用了。


網路
現在還蠻多地方有無線網路環境的,但是還是蠻有可能遇到必須要用 RJ-45 網路線連接的場合,所以我個人會推薦買一個乙太網路轉接器以備不時之需。像是有時候要設定無線網路基地台,當他當掉的時候你就必須要直接插線連接。

Apple 本身在賣的乙太網路轉接器分兩款,最近才推出的 Thunderbolt 版與原本就有的 USB 版。 Thunderbolt 版是支援 10/100/1000BASE-T 的乙太網路轉接器,而 USB 版的則是使用 10/100BASE-T 的乙太網路轉接器。所以看在 USB 插槽不多的份上,外加從蘋果線上商店購買時兩者是同價位,而且 Thunderbolt 的速度還比較快。所以沒啥好想的就買 Thunderbolt 版吧。不過 USB 轉接的網路線是有其他廠商出的版本,那大概不到三百吧,所以那也可以考慮啦。

需不需要無線網路基地台也是看個人需求。因為設定從 MacBook Air 分享由 RJ-45 網路線所連結的網路程無線網路給 iPhone 其實也不會很難。缺點是會比較不穩定而已。如果 MacBook Air 可以直接連上無線網路的話,通常來說 iPhone 也可以直接連上去,所以比較不需要提這種情況。


外接硬碟
因為現在 MacBook Air 是用速度很快的 SSD 做為儲存媒介。大容量的 SSD 硬碟是很貴的,所以要出國的克林姆可以準備一個便宜的大容量外接硬碟來儲存資料,而且還可以讓 MacBook Air 拿來做為 Time Machine 備份使用。因為克林姆本來就有一個 500GB 的外接硬碟,所以就不用額外再買這個了。我自己是用 FireWire 800 接到 3.5 吋的 1.5TB 外接硬碟來備份電腦的 750GB 硬碟。因為 USB 2.0 速度比 FireWire 800 慢。而且不用的話,我可能到換下一臺電腦都不會用到 FireWire 800 這個插槽,外加這樣可以省下一個 USB 插槽。



購買管道

在選擇好要購買的機型後,可以直接去授權經銷商,或是在有 Apple 直營店的地方購買。也可以經由 Apple 官方的線上購物來購買,在 Apple 線上購物的這種可以選擇客制化服務,像是 MacBook Air 若想更換 SSD 硬碟大小或是增加記憶體,這些都一定要從 Apple 的線上商店才有辦法更換,因為 MacBook Air 無法自行替換內部元件。

若是為大公司員工的話,公司內部可能有與蘋果電腦簽訂合約,可以用 Employee Purchase Program 購買。或是你的身份為大專院校學生,也可用學生身份購買教育價。



開箱注意

若是於經銷商購買並由經銷商員工開機介紹使用的,需要特別注意經銷商的員工有沒有幫你把 iLife 系列軟體(iPhoto、 iMovie 、 Garageband)授權到你的 Apple ID 裡。在現在 Lion (Mac OS X 10.7) 以後的 Mac OS 都是由 Mac App Store 來更新內建的 iLife 軟體。按照我知道的情況,台灣許多經銷商員工都沒有在開機設定後,將 iLife 授權到客戶的 Apple ID 中。

正常來說購買電腦完成系統設定後, Mac App Store 會提醒你要將 iLife 授權到你的 Apple ID 中,如下圖。



這樣之後重灌電腦後才有辦法上網將 iLife 軟體下載回來。

* 申請 Apple ID 這我就不講了。從 iTunes 可以申請到免填信用卡的, 其他可以填完信用卡資料後刪除信用卡資料。



系統使用

Mac OS 是由 UNIX 發展來的,也就是 Mac OS X 的爸爸是 UNIX,跟隔壁棚弟兄 Linux 的爸爸是同一個傢伙。雖然很多人都認為 Mac OS X 是由 Linux 發展來的,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 orz。

雖然因為 UNIX 的關係而不像微軟的 Windows 檔案系統是分為 C、 D 槽。但是資料夾系統都是一樣的,所以直接忽視掉個磁碟槽的想法,用起來也不會很奇怪。

在這邊要告訴看這篇文章的人, Mac 系統中的「預覽程式」,他的功能一點也不預覽。這是個超強大的工具,所以對於他的開啓速度要多多包涵。我剛開始在用的時候內心一直在幹譙它,後來發現我似乎錯怪他了。

想要在 Mac 中要快速預覽檔案(快速查看),是點選檔案後直接按空白鍵,或是按 command + y。

輸入法方面要注意的就是 Windows 的輸入法是用「向下鍵」來叫出選單選字, Mac 則是用「空白鍵」來叫出選單。另一點微軟的系統是用經常會按錯的 shift 在中文輸入法切換中、英文輸入,在 Mac 裡是用 Caps Lock 來切換。這項是要靠時間來習慣的。

軟體當機時,可以在 Dock 的當機應用程式圖案上按著 option 再按右鍵,這樣就有「強制結束」可以關閉程式。另一個方法是按 command + option + esc 叫出「強制結束應用程式」視窗來強制結束當機程式。

想要隱藏其他應用程式視窗只留下你要用的那項,就按著 command + option 再按 Dock 上的應用程式圖示。這樣就只會留下你所按的應用程式的視窗們。

在 Mac 系統的程式中,許多選單項目都可以靠按著 command 再以滑鼠游標將項目拖出它原本在的位置達到刪除的效果。

要把隱藏檔顯示出來,按照我查到的方法是一定要用終端機打指令: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TRUE
killall Finder
killall Finder 這句是要重開 Finder。如果要隱藏的話,就把 TRUE 改成 FALSE。

要關閉並刪除在本機硬碟備份的 Time Machine 資料,開啓終端機打指令:sudo tmutil disablelocal要打開這項功能的話就是把 disablelocal 改成 enablelocal。我剛升級到 Mountain Lion 的時候就發現硬碟被本機備份佔掉一部分空間,最誇張的是克林姆的硬碟被佔掉 50GB,害我取消掉傳送資料想要傳第二次資料的時候失敗。



系統快速鍵

這部分因為我沒有 MacBook Air,所以我也不清楚沒有光碟片退出鍵(eject)該怎麼替換某些按鍵。 Mac 中應用程式的視窗就跟瀏覽器的分頁感覺上差不多。大部分的視窗、分頁都可以關閉(隱藏),而不會關閉應用程式。

視窗縮到 Dock: command + m
關閉分頁/視窗: command + w
關閉程式: command + q
全螢幕: command + f
關閉螢幕: control + shift + eject
清空垃圾桶: command + option + shift + delete (在 Finder 時)
查看所選擇的檔案加總大小: command + option + i
不儲存文件: command + delete 等於按「不儲存」那個選項。
取消文件儲存: command + . 等於按「取消」。
在背景分頁開啓所選連結:點連結的時候按著 command

擷圖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3 = 全螢幕
command + shift + 4 = 自訂範圍
command + shift + 4 延伸技:

1. 按下快捷鍵拖曳欲擷圖範圍出來後不要放開壓著的滑鼠或觸控板,接著
Space不放,移動整個選取區。
option不放,對著中心點變形。
shift不放,水平或垂直變形。


2. 按下快捷鍵在游標變成瞄準框後再按 space = 擷取視窗


應用程式

關於比較多種類的應用程式介紹,可以看《Nov. 28th, 2011: 使用 Mac OS X Lion(10.7.2) 五天心得》。像瀏覽器的那種我就不附了,在 Windows 下用啥就用啥。

應用程式安裝方法,通常都是將下載的 dmg 點兩下掛載(mount)後,將裡面的 .app 檔複製到應用程式資料夾下。也可以不複製到應用程式資料夾下,直接在映像檔裡點兩下就開始執行該應用程式。

系統調整:
觸控板 BetterTouchTool (官網)
風扇控制 smcFanControl (MacUpdate)

播放程式:
MPlayerX (Mac App Store)
VLC (官網)

BBS 軟體:
Welly (Google Code)

看漫畫:
cooViewer (官網)

解壓縮:
The Unarchiver (Mac App Store)

繪圖軟體:
Paintbrush (官網)

批次改檔名:
R-NameUB (MacUpdate)

軟體移除:
AppCleaner (官網)

遠端桌面(Windows):
Remote Desktop Connection Client (官網)

普通人用的大概應該就這些吧。像是 Flash 那種是安裝瀏覽器之後遇到需要的網頁,網頁會自動提醒的我就不提了。

移除軟體有幾種方法。直接將應用程式(xxx.app)丟到垃圾桶是一種方式,只不過這樣有些設定會被留著。所以可以用 AppCleaner 來刪乾淨一些。使用方法就是用 AppCleaner 搜尋該應用程式名字,或是直接將 .app 檔拖曳到 AppCleaner 的視窗中,他就會自動開始尋找。但是應用程式不在應用程式資料夾下的應用程式是無法從 AppCleaner 裡直接用搜尋找到。

對於從 Mac App Store 下載的軟體,可以在 Launchpad 中像 iOS 那樣的長按圖示等它抖動後按左上角的 x 刪除。也可以開啟 Launchpad 後按著 option,這樣那些程式就會直接全部開始一起抖,放開 option 就不抖了。

對於要用 AppCleaner 時需要用搜尋或拖曳原始檔到 AppCleaner 裡。對於後面這個方法有個妙招。就是先開啓該應用程式,等它出現到 Dock 上時,按著 command 再去點該應用程式,這樣就會自動開啓 Finder 視窗顯示應用程式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直接拖給 AppCleaner 去刪除應用程式及其設定檔。

這些應該就是簡單版的注意事項了。如果還有啥要補充的就等我想到再說了。

4 則留言:

  1. http://royhsia.blogspot.com/2011/11/mac-os-x-lion1072.html <-- can't see this without invitation!!

    回覆刪除
  2. 老實說我之前就拜讀過那篇使用Mac的心得文XD
    不過iPhone的照相功能在晚上或者打燈很亮的地方(就只能照到一團光)根本派不上用場啊!!
    難得去到貴森森炸魚薯條國當然須要拍點相片回來!!
    可能要把阿莉莉之前的舊相機帶去用吧XD
    我覺得我應該還是需要先帶個滑鼠備用 藍芽小滑鼠!

    回覆刪除
    回覆
    1. 第一次用這種回覆。

      還「拜讀」咧!克林姆都變文言了。

      iPhone 本來就這樣啊,應該沒有一款手機夜間能夠好的吧。就算是相機,我的那台 Sony T30 的夜拍也很爛,真的要好的話應該要去找 DSLR 才有可能夜拍比較好。不然大部分的相機夜拍都是雜訊一堆。

      帶阿莉莉的相機去的話就是 SD 卡,這樣內建的那個剛剛好!

      藍牙等你真的用過觸控板之後再決定。我現在對於買了那個 v470 還是有點後悔。不過那台桌機現在剛好可以放著藍牙鍵盤跟藍牙滑鼠,還算蠻配的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