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要打電話要克林姆幫我查星巴克版的優惠訊息。後來我自己走到樓下想要用那邊的展示電腦 MacBook 系列查詢時,才想到勤美誠品有免費的無線網路可以用!!我就用我自己 iPhone 上的 Miu Term 查。我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的界面,不喜歡免費版的 Miu Ptt。
查完發現真的是只有星冰樂才有特價,所以我就拿著星巴克杯子開始逛街。
好奇很久的 Mac 通訊錄裡的「與 Google 同步」這個東西,我看展示機裡頭都有,可能真正要確定必須要等下次我真正 Clean Install 的時候才能夠知道了。因為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接過 iPod Touch/iPad,之前查到的資料是有跟 iDevice 同步過就會出現 Google 的這個選項。
而我去玩了另一邊展示的 HTC Android 手機,那邊的系統版本都是 2.3.5 ,還真低 =3=。 Ice Cream Sandwich (4.0) 在那邊招手啊! HTC 這種出了之後就不管的我真的不是很喜歡。 Nokia 也是這樣一堆版本,出了之後除非重大故障,不然都不會更新。
我真的很討厭看到別人有新功能,可是我的這台因為天生限制而不能更新。像之前 Symbian 60 換成 Symbian^3 的時候, Nokia 只有在新手機用這個新系統我就覺得很不爽,感覺上像是被遺棄的孤兒。至少目前的 iPhone 沒這個問題, iPhone 3GS 到現在最新的 iPhone 4S 都可以更新到最新版的系統韌體。希望蘋果電腦繼續維持這樣。古老的 iPhone 及 iPhone 3G 就算他們出現太早了,死在前面的前鋒。感覺上從 iPhone 3GS 出現之後, iPhone 的硬體才總算有比較完整的功能,能給使用者比較 Apple 式的體驗。雖然在 iPhone 4 的時候才出現前鏡頭。
而我也試了好奇很久的一個問題,就是 Android 的系統中有沒有內建其它國家的語言,答案是沒有。雖然我目前只試過 Samsung 以及 HTC 這兩款,但以我對台灣廠商的瞭解,就算 Google 本身有附,他們絕對會砍光光其他語言好省那一點點的空間。 HTC 的那幾台展示機都是 Android 2.3.5,而裡頭的系統語言只有三種,分別是英文、正體中文(上面寫「繁體中文」)以及簡體中文。
目前就只差我沒看過 Galaxy Nexus, Google 官方出的(Samsung 代工) Android 手機。不然我幾乎可以說所有的 Android 就跟 Windows 一樣,為了省那一點空間,系統語言就只有放入該地比較常用的幾種語言而已。
雖然正常使用下,我們當然是只有使用正體中文這種語言。平常也不會有需要切換到其他國家的語言的時候。
但是我曾經看有人這麼說過:他在國外求學,日本朋友跟他借 iPhone 去玩的時候,他將系統語言切換成日文再給他玩。這樣那個日本朋友根本不會有任何語言上的問題,因為用起來完全就是在日本買的 iPhone 所呈現的樣子。
或許你會說這一點也不重要,但對我來說能夠達成這樣的裝置我會比較喜歡。因為它幫你想好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小細節了。就是這些普通人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一堆小細節加起來,就讓這個系統比較好。
如果哪天你想要試試看德文的作業系統,系統設定選一下,你就變成德文的系統了。或者換個說法,當你到德國的賣場時,看到電腦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如果能夠按圖索驥地找到系統設定,這樣你就可將 Mac 的系統語言改成正體中文然後開始歡樂使用。
像這種一開始就有考慮到多國語言的系統,比較不會發生檔案或程式因為換了個語言的作業系統就有一大堆問題。在 Windows 中經常發生,發生到我不爽很久了。我最常遇到的就是中國大陸開發的軟體,在台灣版的 Windows 裡開啓,裡頭全都是亂碼。
在這邊順便附註一下怎麼改系統語言。
首先從 Mac 無論如何天打雷劈都不會移動位置(頂多隱藏而已)的選單列,選擇怎麼看都會在那邊的「系統偏好設定(System Preferences)」。反正無論何種語言,它都是在大概那個位置。就算你看不懂的話,才幾個,多試幾次總有一天會選中吧 XDDD?
接著就是“困難”的地方了,找在第一行的「旗子」。不需要管下面寫啥,反正是旗子圖示的那個就是我們要改語言設定的地方了。中文寫的是「語言與文字」,英文寫的就是上圖的那個「Language & Text」。
把你所需要的語言往上拖到第一個。
完成後就登出再登入,系統語言就變更完成了!
順便附註我自己發現的:拖完之後 Mac 就會自動儲存設定,不像 Windows 還有個「套用」或「確定」需要按。所以拖完就可以直接按左上角的 x 關閉「系統偏好設定」。
而且在這時不用登出,只要把有多國語言(如 iTunes 、 iPhoto 等等是一定支援多國語言的軟體)的程式關閉再重新開啓,這樣那個程式就會變成你現在系統所設的語言了。
只不過該程式在 Dock 地方的選單等,會因為 Finder 這些程式本身的關係,還是必須要等到登出再登入後才會變更。這就跟 Windows 的 explorer 差不多。
扯的遠了 XDDD。反正目前我看到的 Android 全都只支援所販售當地的幾種語言而已。
雖然因為 Android 本身的特性,可以自己上網找各式的韌體檔自己刷機,我當時就是這樣把中國大陸版刷成台灣亞太版的。不過還要這樣多一步驟會覺得很麻煩很討厭。
系統內有支援多國系統語言就代表系統內一定有那個語言的編碼,所以我這種多國音樂的標籤資訊都可以正常顯示。我之前用的 Nokia N79 就是因為有歐洲的編碼(我猜應該就是 Latin-1),所以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這幾種語言,雖然不支援系統語言更改成該語言,但是手機內部有那個編碼,所以仍可以正常顯示。
其實我猜可以正常顯示的原因是因為那幾個都是在同一個編碼裡頭。我猜 Nokia 裡頭所包含的可能就是 ISO-8859-1 (Latin-1)這個拉丁文的編碼集合,剛好上述幾個國家的字元都剛好在 Latin-1 裡有包含到,也就是為什麼可以正常顯示。
可是 ISO-8859-1 裡頭本身就不完整支援好幾種歐洲國家的語言,如 Dutch(IJ, ij)、 Finnish(Š, š, Ž, ž)、 French(Œ, œ, and the very rare Ÿ)、 Irish(Ḃ, ḃ, Ċ, ċ, Ḋ, ḋ, Ḟ, ḟ, Ġ, ġ, Ṁ, ṁ, Ṡ, ṡ, Ṫ, ṫ)、 Welsh(Ŵ, ŵ, Ŷ, ŷ)。因為 ISO-8859-1 本身就是不完整支援,連歐洲各國的都要用各個補充包來補救。如 Finnish 與 French 用 ISO-8859-15 (別名 Windows-1252), Irish 跟 Welsh 是用 ISO-8859-14。
我上面會特別附上我覺得很有意思的 Welsh 文,是因為我看了一部有人翻譯的無聊肥皂劇,外加我喜歡的影集 Brothers & Sisters 裡的 Kevin 這個角色是由 Welsh 人 Matthew Rhys 演的。
這就是為啥瀏覽器總是會有一個地方可以選一大堆編碼,因為現在世上的編碼亂糟糟。我以前用 IE 的時候還不清楚編碼這種問題,是後來在學校看到有人從瀏覽器選編碼,就把一整篇的亂碼轉為我們看得懂的字之後才知道有這種編碼的問題,也就是這時候才知道可以轉換編碼。像之前在大學的時候看人從連結按右鍵選「複製連結」,我那時才知道可以這樣用。大一、大二的我真的被 IE 及 Windows 荼毒的很嚴重。
其實 Unicode 的推出是在我剛出生不久的時候,第一版是在 1991 年推出的。可是因為死霸主「有點軟」他家在寫 Windows 程式的工程師通常都沒在考慮編碼的問題,所以他們的軟體大多不直接支援 Unicode。該死的「有點軟」!!
至少我前一陣子用 Outlook 要把 iPhone 上的通訊錄匯出就發生問題編碼的問題。在 Outlook 上看是正常的,但是輸出成 .CSV 的時候就發生亂碼的問題了。所以 Microsoft 系列始終是個不怎麼樣的東西(對編碼問題有深深怨念的我)。
根據維基百科的考古資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有兩個組織為了編碼的問題就這麼產生了,一個叫 Unicode 組織(商業機構),另一個叫 ISO-10646 工作小組(國際合作的國際標準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簡稱 ISO)。(內心想:為啥不是 IO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不久後他們發現了對方的存在,所以「攜手合作」且「不約而同地」各自推出 Unicode 以及 ISO-10646字集(維基百科該條目的編輯人就是這樣在反諷的)。
“雖然實際上兩者的字集編碼相同,但實質上兩者確實為兩個不同的標準。”
之後在 1991 年的十月份,「Unicode 組織」發佈了 The Unicode Standard(Unicode 1.0)。這標準包含了「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制定的 ISO/IEC 10646。
我看到這邊,按照我的理解是在這個萬國碼規格大戰中, Unicode 這個商業機構打贏了 ISO-10646 這個國際標準化組織。
接下來就是 1992 年初, ISO/IEC 10646 的初稿中有一個非必須的附錄,名為 UTF。它提出了將0-127的範圍保留給ASCII以相容舊系統的概念。這個概念中間被某些人加了一點東西,然後傳阿傳的,就傳到某兩人的耳朵中。在 1992 年 9 月 2 日,肯·湯普遜和羅勃·派克一起在美國新澤西州一架餐車的餐桌墊上描繪出此設計的要點,然後他們就將這個概念給實現了!接著他們(應該是他們吧?)在 1993 年 1 月 25-29 日的在聖地牙哥舉行的 USENIX 會議首次正式介紹 UTF-8。
我沒有提其他種的 Unicode 編碼,反正目前最為流行的就是這個 UTF-8。在他們推出之後就是一直修改版本,增加啥的,淘汰啥的。
“在西元2005年,Unicode的第十萬個字元被輸入成為標準之一,其為馬來亞拉姆語(Malayalam,印度西南部沿海居民的語言)的Praslesham(പ്രശ്ലേഷം)。” Wiki 查到的。我看到的內心第一種想法:「這啥鬼啊!(翻桌 (/‵Д′)/~ ╧╧)」。
維基百科找了那麼久,我已經忘記我要打啥了 XDDD。
反正沒有該編碼,就無法顯示那個字。而沒有那個編碼,可是機器以為你有的那個編碼,這樣解出來的就是亂碼。舉例來說,繁體中文有一張對應表叫做 Big5,而簡體中文也有一張對應表叫做 GB。系統在顯示文字的時候就是看讀取到的資料說那個地方是什麼代號,再去對應表中把字拿出來顯示在螢幕上。而 Big5 跟 GB 的對應表長得很像,所以一開始沒有宣告是用哪個對應表的話,系統所顯示出來的資料就會是錯的。
所以簡體中文的 GB 編碼硬是被台灣的正體中文編碼 Big5 解,我們看到的就會是亂碼。而像以色列文、泰文或是俄羅斯文就無法正確顯示,只能變成框框。有些框框裡頭會有四個字的編碼號。
真正的編碼情況通常不會那麼和平的。以維基百科的舉例來說,希伯來語字母 aleph(א)的Unicode代碼是 U+05D0 ,改成用十六進制的 UTF-8 寫起來就是 0xD7 0x90。而因為一個是「U+05D0」,另一個是「0xD7 0x90」,因為本身就差別很大,所以通常來說不會顯示錯誤。如果差這麼多的這種顯示錯誤的話,那麼那個資料看起來就會像是被轟炸過的城市一樣亂。
哈哈哈!我已經被編碼搞瘋了。
Android 這種也不是代表在系統設定沒有多國系統語言就一定會出包。說不定他內建支援 UTF-8 編碼,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
我的 mp3 都是用比較舊的 UTF-16。因為當時開始要改 mp3 標籤的時候有研究過。 Mp3tag 這個軟體支援 ID3v2.3 (ISO-8859-1 與 UTF-16)及 ID3v2.4 (UTF-8)。雖然是用 ID3v2.4 UTF-8 最好,但是 Windows 本身系統不支援,所以我只能選 UTF-16 的 ID3v2.3。不選 ID3v2.3 ISO-8859-1 的原因很明顯,因為它只有歐洲國家的編碼,選擇 UTF-16 會比較好一點。
在 Windows 中選擇 ID3v2.3 不選 ID3v2.4 的好處就是 Microsoft Windows 的檔案總管(explorer.exe)可以直接辨識出格式為 ID3v2.3 的 mp3 標籤資訊,所以就可以直接在資料夾裡選擇歌名或曲目等資訊排列檔案。
我一直想測的歌曲標籤這個問題我星期天(Mar. 4th, 2012)去的時候沒辦法直接測 XD,因為要接電腦傳歌進去。不過我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想到先把歌放到網路上,去到那邊用手機下載下來聽好了。因為那邊有免費的無線網路。所以我星期一(Mar. 5th, 2012)的時候又去一次,現在測試完了。
其實最簡單的一招是直接開網頁啦~這樣應該是最快 orz。不過看 mp3 的爽度較高!(哪裡高了?!)
星期一的時候,我是摸到 HTC EVO 3D 那台,我只有用這台測試。我當時還不知道這台就是 HTC 可以拍 3D 照片的那台耶!在中港路公益路交叉口現在有個很大的廣告在那邊。後來等下載等到無聊的時候翻過去看發現有兩個鏡頭,這才發現是可以拍 3D 照片的手機。
說實在,我星期天本來打算當晚就去的,可是在編輯那個 Hinet 給的 Myweb 空間的網頁編到快起肖。問題一堆,最後還是沒有解決掉那些問題。尤其是那個觸控式行動裝置對於 position: fixed; 這個的處理問題,害我弄出來的排版超醜。而且之後還聽到克林姆說排版超奇怪,隨口問問,竟然真的是那個垃圾微軟出的 Internet Explorer 搞的鬼。因為 IE 不支援 CSS 3,就連我把 Windows 7 內建的 IE 8 升到 IE 9 ,排版仍是有問題。真的被荼毒好多年啊!微軟出的大多都是垃圾。唉。(這段就是要罵微軟)
雖然背景那邊我是用瀏覽器的漸層,不過 HTC EVO 3D 上 Android Market 的 Opera Mobile 就可以正常顯示, IE 你顯示不了就是你有問題。
無聊人士可以玩玩看你的瀏覽器支援 HTML 5 的程度。下面是按成績排順序。
http://html5test.com/
Mac OS X 10.7.3:
374 and 13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Chrome 17.0.963.65)
332 and 9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Firefox 10.0.2)
329 and 9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Opera 11.61)
302 and 11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Safari 5.1.3)
Windows 7:
374 and 13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Chrome 17.0.963.56)
329 and 9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Opera 11.61)
317 and 9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Firefox 10.0.2)
141 and 5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Internet Explorer)
iOS 5.0.1(iPhone/iPad):
305 and 9 bonus points out of a total of 475 points (Safari on iOS 5.0.1)
這是我根據自己的電腦實測的結果。上面萊姆色的那兩個是在兩種作業系統中有差別的項目。雖然可以在該網站的 other browers 那頁有寫其他瀏覽器的分數。不過像是 Firefox 在不同系統分數不同的這點他就沒提到了。
IE 9 真的很爆笑,只有 141 而已。更好笑的是 IE 8,根據該網站只有 41 分而已。不過 Safari 也蠻好笑的,行動裝置上的成績比電腦高。雖然加上 bonus 就一樣了。
所以還在用 IE 的人,除非你有網路銀行讀卡機之類的需求。不然你可以拋棄 IE 了,早點拋棄 IE 換成一些比較符合世代的瀏覽器對你會比較好。
像是最近的火熱之星 Chrome ,它有可以安裝套件擴充瀏覽器的功能。先在 Chrome 的「個人化設定」或是在第一次開啓 Chrome 的時候用 Google 帳戶「登入 Chrome」,這樣 Chrome 就會幫你同步瀏覽器的書籤(我的最愛)、歷史紀錄、主題、擴充功能等等資訊。只要有一個 Google 帳戶,你就可以在任何已安裝 Chrome 的電腦,設定登入你的 Google 帳戶,你就可以深刻體會到雲端的美妙。我覺得他就差無法同步擴充功能的設定,不然就幾乎是我心中完美的同步功能。
Chrome 同步處理偏好設定
我現在換電腦、重灌完的時候,只需要在 Chrome 登入 Google 的帳戶,所有的擴充功能、書籤等資料都直接出現在新電腦裡。只是每次都需要稍微調一下擴充功能的設定這點有點糟糕。不然真的就是現在最好的瀏覽器了。雖然只差那麼一點,他仍是最好的瀏覽器啦 XDD。
不過我現在主要仍是用 Firefox。(吐舌頭 XP)
其實我當時編完網站的時候還沒有想到「下載」的這個問題。是後來在手機上測試的時候才發現下載會發生問題。在電腦上點那些歌曲連結時都會跳出視窗問我要下載還是要開啓,就算沒跳出來,我也還有一招「在連結上按右鍵選另存目標」。可是 iPhone 的 Safari 非常自動的直接用 Quicktime 開啓連結檔案,而且長按連結也沒有出現另存目標的這個選項。我這時才發現比那個排版問題更大的問題出現了。
上網找到一個 PHP 的解法跟一個 ASP 的解法,兩種都沒用。似乎真正要有用必須要從檔案伺服器那邊設置,也就是我沒辦法搞定這個問題。最後我就放棄了。因為從下午六點搞到晚上十二點還沒搞完,我就去洗澡抱熊貓了。反正當時心想不行的話,到那邊再去想辦法了。
結果我五號的時候在勤美誠品地下一樓用 HTC EVO 3D 內建的「網路瀏覽」還真的是直接從瀏覽器中開啓 mp3 檔案。我就把希望寄托在我心中播放軟體跨平台最佳代表作 VLC 的好兄弟—「跨平台的最佳網路瀏覽器 Opera」。幸好這位 Opera Mobile 並不負我所望,它可以正常的執行我的最後一根希望稻草—「FTP」。我就是直接用 Opera 以 FTP 協定連上 Hinet 的 Myweb 伺服器來下載我要拿來測試的 mp3。
其實我上面也有提到,網頁可以正常顯示的話,就代表裝置裡有 UTF-8 的編碼(我網頁是用 UTF-8 這編碼寫的)。所以並不需要測 mp3 的編碼。不過我還是測了,都弄這麼久了,不測測我會不甘心。測了之後才發現問題 XDD。
其實有 UTF-8 並不代表有 UTF-16。不過好像因為編碼都已經有了的關係,所以只要弄個對照表把 UTF-8 轉換到 UTF-16 就可以用了。好像的 ASCII 跟 Unicode 就是這樣轉換的。這邊我不清楚 XDD。
Opera Mobile: UTF-8 Pass!
其實 Opera Mobile 不僅通過 UTF-8 測試,還通過 CSS 3 測試。至少我所用到的 CSS 部分它都有忠實呈現成有問題的觸控行動裝置樣式。不像 IE 9 的漸層背景弄不出來。在這邊 דניאל בן חיים 的 מתפרפר 這首歌歌名顯示是正常的。
把好不容易下載下來的 mp3 檔用 HTC EVO 3D 內建的音樂播放器播放之後發現歌曲與專輯名有問題。「מתפרפר」變成「碅偽偽」(我用 Mac 的手寫寫出第一個字來的 XDD)。不過為什麼歌手資訊顯示是正確的,但專輯名及歌名都是亂碼的這個問題我也不清楚。因為歌手顯示沒問題,所以通常來說解決方法就是用 mp3tag 移除標籤,再回復一次就好了。應該啦~按我的經驗這樣應該會好(小聲)。
Hebrew: half pass!
דניאל בן חיים - מתפרפר.mp3
我現在才發現這首歌就是這張專輯的名稱 XDD。
Russia: Pass!
Алексей Чумаков - Когда забудешь ты меня (ft. Арина Риц).mp3
這樣應該大多數的編碼都有支援到,像是泰文之類的應該也有支援。不過上面引用提到 2005 年加入的 Unicode 第十萬字那個我就不在意有沒有支援到了。因為正常人在使用也不會用到那個字。這種東西讓考古學家再去擔心吧。
在這邊提一下我改 mp3 的經驗,上面那樣對一半的我真的還沒什麼遇過,通常都是全錯,或是全對。這種對一半的我真的沒啥經驗。不過過去的問題 mp3,通常只有我把標籤整個移除掉再回復,這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編碼問題。重點就是移除再還原。因為那些 mp3 檔的標籤資訊可能是用 ID3v1 或根本是來亂的 APE 所儲存的,把他們全部移除掉再重新寫入 ID3v2.3 格式的資訊這個方法我使用到現在沒啥遇到問題。 Mp3tag 這個程式還有一個寫入 ID3v1 + ID3v2.X 的格式,被他讀取出來會顯示成「ID3v2.3 (ID3v1 ID3v2.3)」這個長相,我是特別把 ID3v1 的選項給取消掉,單純只寫入 ID3v2.3 UTF-16。對一半的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
順便看一下另一個我覺得蠻有趣的現象。我是用 Opera Mobile 連上 FTP 下載檔案。上面這些要測試的 mp3 我因為知道會有編碼的問題,所以當時上傳到 FTP 之前就已經將檔名改掉,變成 1.mp3 、 2.mp3 等等。而更早傳上去的 Ringtone 因為當時沒改檔名,所以是按照曲目及歌名來命名的。這情況跟我原本預想的不太一樣, Opera 瀏覽器中竟然會顯示成亂碼。我原本以為會跟從電腦上的 Firefox 或 Chrome 看到的一樣,就是正常顯示的樣子。因為我當時在測的時候,只有 Windows 的檔案總管會顯示成亂碼。其他各式各樣的瀏覽器都能夠正常顯示。
Android 上的 Opera Mobile 讀取由 Filezilla 上傳到 Hinet Myweb FTP 的檔名顯示成亂碼
不過有趣的是當我下載的時候,顯示的卻是正常的
最後來一張 HTC EVO 3D 照相時的照片。
「HTC EVO 3D」是 3D 啊!!!
看一陣子就頭暈了。而且不認真看的話看不出 3D 效果。只有看到兩個糊糊的東西。圖上有兩條線那邊不是我照相的問題,是因為 3D 才會呈現成那樣。
既然上面都在說手機跟編碼,那就順便來比較一下 Google 本身設計的 Galaxy Nexus 以及強檔 Apple 的 iPhone 4S 吧。
但在這之前要先說說 Google 找人代工的 Nexus 系列的命名。
第一隻 HTC 代工的 Nexus One , 2010 年一月發佈,最高韌體到 Android 2.3 Gingerbread。
第二隻 Nexus S 改找 Samsung 代工, 2010 年十二月發佈,最高韌體目前到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
第三隻就是這隻 Galaxy Nexus, 2011 年十一月發佈,最高韌體目前到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
Versusio.com 這個網站還蠻有趣的,它讓你用一張普通的信用卡在螢幕上比大小。比到卡片跟螢幕上的卡片相近的時候按確定,這樣在網站上所顯示的大小就接近你真正拿在手上的實機大小了。
Comparing Samsung Galaxy Nexus 32GB vs. Apple iPhone 4S 64GB - VERSUS IO
(這個網站有多國語言版,想看正體中文的可以在網頁右上角選擇 HK)
我的實機跟電腦裡的圖片比大小
這是把筆電螢幕平放在桌上拍的,真是不容易照啊。 P.S. 我有裁圖,不然理論上邊邊不會這麼暗。
結論就是 Galaxy Nexus 螢幕比較大。(廢話! ^ ^)
先來說另外一篇《Review: 10 Reasons the Galaxy Nexus is Better Than the iPhone 4S》認為的優缺點,等等再提 Versus IO 所認為的十八點。
第一點(4G LTE)跟第五點(NFC for Sharing and Paying)
4G LTE 這點我倒覺得還不能算是個優點,因為電信商還沒建置完成。不過以這種想法的話,那個 NFC 也不能算優點。可是我內心覺得 NFC 是 Nexus 的優點,因為我很希望 iPhone 有這個功能,可是他沒有。 iPhone 4S 的消息出來的時候,我還有稍稍的哀傷了一下。
第二點(Large HD Widescreen Display)
大螢幕這點是見仁見智,雖然我當然是覺得螢幕大點會比較好。可是螢幕大了意思就是所佔空間也多了,有些褲子或是衣服口袋說不定就塞不下,或者很容易掉出來。
我剛剛試了我衣服中最危險的那件,也就是下圖這件 Abercrombie & Fitch 的衣服。
我真的不知道這件衣服的袖子在長什麼鬼,而那個口袋又在淺啥鬼。我之前的 Nokia N79 小小的不會掉出來。可是我剛剛把現在的手機放進去比一比,那台 Galaxy Nexus 很有可能會漏個屁股出來。除非放另外一種放法,不然屁股露出來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在放個錢包,他的危險機率可能更大。
第三點(Google Voice Integration)
台灣用不了 Google Voice ,所以不是優點。(很驕傲的說我有 Google Voice 的電話號碼~)
第四點(Google Maps Navigation)
就地圖導航嘛。 iPhone 是不能夠直接用 Maps 導航,只能夠看地圖以及看規劃的路線。但是這種導航完全是靠行動網路啊!!靠行動網路導航這點我不是很喜歡,雖然效果比較好,但是手機沒有吃到飽的我,會覺得不是很理想。
第六點(Open Platform)與第八點(Flash Support)
開放平台與 Flash 吵到有點無聊了。開放平台跟 iPhone 的封閉平台各有各的好處與缺點。 Flash 能夠有的話是不錯,這樣理論上應該就可以看 Youtube 的時候有字幕的功能了。可是就是因為 Apple 的 No Flash 政策,才能夠導致現在的 HTML 5 快速發展。如果 Youtube 開發出使用 HTML 5 的字幕功能的話,這樣 Flash 真的就更沒用了。
第七點(Choose Your Own Keyboard)與第九點(Better Gmail)
這兩點算是優點。 iPhone 的香港人所寫的注音鍵盤始終是使用者心中的痛。真的很不好用啊!不能夠用「不完全輸入」的方法打出片語出來,我以前用 Nokia 跟 Sony Ericsson 都因為有這個功能,輸入速度並不會慢在電腦上輸入很多。 iPhone 沒有這種功能真的讓人覺得為什麼打字要這麼久。
譬如輸入「ㄨㄢㄘ」就出現「晚餐」這個候選字。 iPhone 的輸入法沒有輸入聲調是會有問題。而且輸了一長串字後才發現最前面的聲調輸入錯誤,這樣就導致整句要重打。真的還蠻爛的。Gamil 的特殊類別信件(如 Chats)不會被 iPhone 內建的 Mail 收下來始終是很糟糕的一件事。這就是為啥 Google 自己又出了一個 Gmail 上架到 App Store。雖然我裝了,但我又刪了。因為通常會收到的離線訊息,用電腦直接開會比較好。
第十點(Home Screen)
我真的看那個影片看不出來跟 iOS 的 Dock 有啥差別。雖然文章的作者說有資料夾比較好。可是我還是沒搞懂,外加字太多懶得看。反正看影片應該是差不多的。
所以這篇比較文我覺得真正贏得只有第五點、第七點及第九點,第二點算贏一半好了。這個作者的另外一篇 iPhone 的優點,我看了覺得裡頭寫得都是跟他第六點及第八點差不多的廢話。
現在要正式開始俺的 versusio.com 所列的優缺點評論啦!算是單純比規格而已,而蘋果比較喜歡強調的是使用者體驗。
首先是價錢,同樣內建容量 32GB, Galaxy Nexus US$799.99 ,而 iPhone 4S 是 US$749。應該是兩隻都未稅吧?這樣情況下 iPhone 4S 贏了。而系統韌體發佈日期比較的話,我不知道為啥,我內心中覺得以日期比較的話,贏的是比較晚發佈的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
上面有說過的,外加我覺得比較會很無聊的那幾點我就不提了。像 mAh 數、可換電池這種東西也拿來比,上面那篇十項優點的文章作者都已經自己說過「同樣情況下, Galaxy 較 iPhone 4S 耗電」。因為雖然 Galaxy 支援 4G,但是這樣也造成了比較耗電的問題。就算可以換電池,我寧可拿一個沒有需要換電池可以用上好幾天的手機,也不要一個 mAh 數較高,但是卻仍是要一直換電池的手機。
那個 DLNA 是啥啊?「數位生活網路聯盟」
Galaxy Nexus 的記憶體(RAM) 1GB 輕鬆戰勝 0.5GB 的 iPhone。記憶體大點,系統會可以撐比較久一點才被淘汰(默),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而 Galaxy Nexus 的重量輕了五克,薄了 0.5 公釐,螢幕大外加比較輕,看小說會比較方便啊!這三點加起來 iPhone 又輸慘了。
不過記憶體的好兄弟處理器我是覺得沒啥好比的,因為差那一些,並沒有差到哪邊去。你不會用 iPhone 來轉檔啊!又不是電腦有大量用 CPU 運算才需要比這項。不過我希望 CPU 的等級要能夠解 RMVB,因為我會拿那個來看,不過不要求能夠解 1080p 的 RMVB,這種還是乖乖用電腦看的好。遊戲的畫面跟 GPU 的等級,在現在滿街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真正看一下你會發現,其實好遊戲不需要畫面太漂亮, Angry Birds 、 Cut The Rope 跟 Where's My Water 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畫面,但是有很多人愛玩。
它上面說 iPhone 贏的十二項,第一個就說應用程式商店的程式數量。他們都忘記重點不在量,在質啊!跟照相有關的這兩項我不知道在說啥:「Has a dedicated camera button」與「Has a back-illuminated sensor」。這兩個是 iPhone 的優點。不過藍牙 4.0 贏 3.0 的 Galaxy 我倒是還蠻贊同的。因為我之前查過差別,支援 4.0 的藍牙裝置本身可以省比較多的電,所以 iPhone 這點就贏了。
iPhone 還有贏一點是贏在使用康寧玻璃:「Has a Corning® Gorilla® Glass display」。因為我剛好看到這篇文章《Apple 指出 iPhone 的玻璃是由康寧生產 -- 應該感到意外嗎?》,康寧的玻璃似乎很厲害呀!
其實我現在覺得蘋果電腦應該不會這樣隨便就弄個 4G 的手機出來。因為電信商建構還沒完成,就算支援了速度仍然出不來。我在找資料的時候有看到一張現在美國支援 4G 的地圖分佈。整個美國大多有 3G 的訊號覆蓋,但是 4G 的訊號只有差不多 20 個「點」而已。也就是只有二十幾個城市你可以使用 4G,其它荒郊野外仍是只能用 3G 及 2G。雖然這觀點只是我自己覺得。不過如果蘋果電腦讓 iPad 變重一些(電池塞大顆點),說不定 iPad 就會有 4G LTE 網路。
目前的 iPhone 電力待機已經沒那麼充足了。而且目前的 iPad 3 的處理器傳聞也只是 A5X ,並不是 A6。蘋果電腦比較在看整體表現,不像被 Windows 洗腦的台灣廠商那樣愛看硬體規格。整天在戰硬體,卻沒想過續航力的問題。就是因為續航力不足才需要一直換電池啊!
現在才快要說到這篇文章的重點。
就是星期天我在逛街的時候順便買了那家不能刷卡麵包店的麵包。(都在這種地方,還不能刷卡,你啥意思啊!)
米哥烘焙坊
勤美誠品地下一樓,原樹太老的位置
丹麥椰子 NT$25
被阿嬤撕去一角,阿嬤還要我用技術把那個角遮起來。
=皿=
奶酥的味道還不錯,看在價錢的份上,以後還是可以買來當早餐吃。(為啥不能刷卡?)
海苔肉鬆 NT$25
我喜歡吃海苔肉鬆~二十五塊應該算普通價位。這家的味道還可以接受,雖然不能刷卡(不爽),但看在價位跟味道的份上,以後還是可以來這家買這項。
我看在結帳的店員跟旁邊那個裝麵包進袋子的店員在那邊比結帳速度還笑得很開心,我內心只有想著「托盤上掉下來的肉鬆把它一起裝進袋子啊!!」。
我當時的臉應該蠻臭的。之前去一之軒買金牛角麵包,內心也是會一直想著把掉下來的起酥皮(?)給裝進去袋子啊!雖然都是只有掉一點點,但我就是喜歡吃那個 >"<。可是會覺得要求這個有點像怪客的感覺。唉~
熱狗可頌 NT$45
不知道是冷掉的問題還是要烤過才會比較好吃,反正上一句話的翻譯就是不怎麼好吃。(又好貴......)
這幾張都可以看到我的 Jabra 藍牙耳機,因為我要拿來比大小 XD。
從上面幾張圖的評論,應該看得出我對於不能刷卡有很大的怨念吧。而且這篇文章的重點其實不是上面那段手機、編碼系統比較。
真正的重點是這家店的店員沒把海苔肉鬆掉下來的肉鬆給裝進去袋子裡。
星期一要離開的時候順便湊一下熱鬧。
湊熱鬧,星冰樂買一送一
真的很難得,星巴克店員竟然裝到連要蓋上都沒辦法的地步。
我原本只是想要隨便抱怨一下手機編碼的事情,然後就貼那三張麵包圖 orz。結果......
字數:10,016
回覆刪除字元數(不含空白):13,037
字元數(含空白):14,106
好多字啊~
吼吼吼~ iPad 更新囉~
回覆刪除241.2 x 185.7 x 9.4mm(New iPad) vs. 241.2 x 185.7 x 8.8mm(iPad 2) 變厚一點了。
電量是怎麼回事? 42.5Wh 10hr / 9hr(New iPad) vs. 25Wh 10hr(iPad 2) 反正看起來將近變大兩倍。還真的蠻好奇電量是怎麼變這麼多的。
重量重了一點, 662g(New iPad 4G) vs. 607g (iPad 2 3G)。
比較的規格來源:《新 iPad 家族超級比一比 | engadget》
At 42.5-watt-hours capacity, the new iPad is almost all battery
回覆刪除哈~全都是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