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update:
Dec. 25, 2013
Multi-Touch 實在是太好用了!!但是 Mac 系統的文字文件功能真的有點糟糕,發現編碼不對就死也不打開。這樣真的很麻煩啊!!!
這篇應該是我這幾天的綜合心得。
安裝程式的方法是從網路上抓要安裝的程式,通常下載下來的附檔名是「.dmg」,這是一種映像檔,跟 ISO 意思差不多。在檔案上面點兩下, Mac 就會將映像檔掛載到系統。打開後會看到一個「.app」檔,在 Mac 中就是應用程式啦~可以把它拖到「應用程式」那個資料夾裡(我通常都是拉到裡面去),或是擺在原處,也可以拉到 Dock 上(拉到 Dock 只是建立捷徑而已)。其實 .app 好像只是資料夾後面加個 .app 名稱而已。
在本文中所有的 Mac 系統按鍵都是寫小寫的,如果有些是寫大寫的,如:「command + F」,那代表要按「shift + f」使用大寫的「F」。
以下是我的 Launchpad 內 Mac OS X 10.7 內建的程式們
開始介紹啦!
BBS 軟體
就兩個,一個是知名的
Nally,另一個是大陸人做的 Welly。我現在是用 Welly 比較多。
Welly 官網:
Welly
Welly 載點:
http://code.google.com/p/welly/downloads/list
Nally 官網: Nally(不過我打不開,改看載點的 Google Code)
Nally 載點: http://code.google.com/p/nally/downloads/list
不過說實在話,是 Nally 的程式圖比較好看。原本想附程式的直接載點,但想到可能會更新,所以還是放下載頁面。
但以上這兩款跟 PCMan 相比的話,雖然他們也有表情符號可以插入。但是他們不像 PCMan 可以設定快速鍵輸出。這點就是為什麼我愛 PCMan,我都用快速鍵在笨版、Joke 版找推文超過 60 的文章,以及轉信到我自己的 Gmail 信箱,還有用這個來登入 PTT。
這兩個程式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剛開程式後,你一定要把正常白色給調掉,不然你會覺得怎麼這麼暗!!(在「偏好設定」的「顏色」中)
在這邊註記一下怎麼使用 Welly 自動登入 BBS。
Welly Auto Login
站名隨便打,位址那邊以「PTT 帳號@ptt.cc」輸入,再按旁邊的那個東西輸入密碼。舉例,帳號為 baobao 的話,就輸入 baobao@ptt.cc,之後再按旁邊的那個輸入密碼。
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打好之後沒有加到旁邊的清單裡。但他還是會出現在選單列的「站台」裡。
Welly 剛開如果是亂碼的話要調成 Big5。上方自動登入選項中的那個站台設定也可以先調。還有一點,可以按 command + F 切換成全螢幕。
P.S. 附註一下,在 PCMan 中按 Ctrl + Enter 叫出「快速輸入表情符號」。而在 Welly/Nally 裡是按 command 鍵 + e 叫出「表情符號」。
eMule
放棄在 Mac 用 eMule 了我愛用的 eMule 替代方案在 Mac 就叫做 aMule。雖然還有一個 VeryCD 社群所製作的程式,但我不喜歡用他們出的程式(我只喜歡在那邊找載點而已)。
官網: aMule
載點: MacOSX Binaries (Sourceforge) (檔案在別的地方,最好還是從官網網址自己找一下,這樣才會是最新版的)
不過問題是 aMule 並不怎麼好用, Windows 版的還是比較好用。但是我又不想用 VeryCD 出的那個,所以我目前是找一臺桌機開 Windows。
我目前是用 VMware 模擬 XP 來用。選擇 XP 是因為比 Windows 7 省資源。
BT: µTorrent
因為我自己本身在 Windows 最近都是用這套,很幸運的它有 Mac 版,過去用的 BitComet 就忘了它吧!不過這套也開始糟糕化,在安裝的時候要小心地選贊助廠商選項,不然可能會不小心安裝了不該裝的東西。
µTorrent 官網:
µTorrent - a (very) tiny BitTorrent client
µTorrent 載點:
http://www.utorrent.com/downloads/complete?os=mac
想要點 magent link 就直接開啓 µTorrent 不顯示確認視窗直接開始下載,要調整設定中的兩項:
勾選「Start downloads automatically」、
取消勾選「Display window with torrent details」。
Browsers
這就沒啥好講的,我直接忽略掉內建的 Safari,馬上安裝 Firefox (by Mozillla) 跟 Chrome (by Google)。
Firefox 官網:
Mozilla Firefox
Firefox 載點: 同上(因為我沒辦法直接找到可以連到載點的連結,換成附上一個
Filehippo 的)
Chrome 官網:
Google Chrome
Chrome 載點:
https://dl.google.com/chrome/mac/stable/GGRO/googlechrome.dmg
以下是一些關於無滑鼠的觸控板操作方法。- 沒有滑鼠中間鍵,要怎麼用觸控板在背景開啓新分頁呢?
Command + 觸控板點連結。
- 以鍵盤向右切換分頁是 control + tab,向左切換則是多加一個 shift。
另外一種比較簡單地按法是 command + option(alt) + 左/右方向鍵。可以用 Better Touch Tool 讓三指向左/右可以切換分頁。
- 在 PTT 看到有人稱之為「表單紀錄」,我只記得以前用 Windows 時要刪除搜尋紀錄時只要按 delete 就可以刪除了。可是現在 Mac 的 delete 也是 backspace,我試過按 command 、 option 、 control,就是沒有試到 shift。
只要按上/下鍵弄出那些記錄,再按 shift + delete 就可以刪除那些記錄了。或是用 fn + delete。
播放軟體
在 Windows 裡有許多包好解碼器的播放軟體,如我愛用的
K-Lite Mega Pack。但是在 Mac 的選擇真的很少。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超級跨平台之 VideoLAN 出品的 VLC media player。再來就是從 BBS 找到的 MPlayerX。
因為我現在主要是用 MPlayerX,所以我把它移上來。(本來是放第一個提到的 VLC)
MPlayerX 官網:
MPlayerX
MPlayerX 載點:
http://mplayerx.org/download.html
因為 Mac App Store 強制上架程式要支援 sandbox,導致他一些功能做不出來。所以他不在上面更新了。
VLC 官網:
VLC media player
VLC 載點: 同上(有一個各版本 Mac 可用的
VLC 載點清單)
我自己平常是在用 MPlayerX,雖然他不支援播放清單,但它可以自動抓下一集。如果檔名有按照規則的話,它會自動播放下一集,至少聊勝於無啦~大不了用 Autometor 批次加連續編號在檔名前面。而且他的手勢操作真的很好用,其他幾樣播放軟體都沒有這項功能。雙指在觸控板往上下滑動的話就是調音量,左右的話會是快進與快退(左右的這項功能要進設定調整才會有,預設是關閉的,可能是因為快轉時的播放器處理的效果不佳)。方向鍵上下是快進/退一分鐘,而左右是快進/退 10 秒。他還有聲音/字幕延遲,以及調整播放速度(按 [ 、 ] )等功能。
順便提一個給內建的 QuickTime Player 擴充解碼器的外掛 Perian,這可以讓 Finder 的 AVI 影片縮圖顯示出來。
Perian 官網:
Perian
Perian 載點:
http://perian.org/#download
Subler (為 mpeg4 影片嵌上字幕)
因為我找到內建字幕的電影我才知道能夠在 m4v 或是 mp4 這種格式檔案上直接加上字幕,而且還可以選擇要不要顯示字幕。
教學文上網搜搜就有了,我就不附了(故意不附的 XD)。
官網:
subler
載點:
http://code.google.com/p/subler/downloads/list
開啓後,按 command + n 叫出新專案。這樣就可以從 Finder 裡拖曳 mp4 檔到 subler 的視窗中。他會詢問你要加入的影片軌(Video Track)以及聲音軌(Sound Track),通常可以直接按增加。然後照樣用拖曳的將 SRT 字幕檔拖曳至 subler 的視窗中,也是會詢問你,按增加即可。
加入之後可以在 subler 的視窗裡改變語言的選項,改這個選項只是改變在裝置上顯示出來的選項上面會寫什麼而已。
設定選擇完畢後,可以從選單列的檔案選存檔。或是直接從 subler 的視窗中選擇右上角的「傳送至隊列(Send To Queue)」,等要合併字幕的影片全部選擇好後,在全部一起開始轉檔。
看漫畫軟體
在 Windows 用 MangaMeeya 看漫畫,到了 Mac 只好重新找過。找了好幾個都沒有找到像日本人所做的 MangaMeeya 那麼舒適,可以直接用滑鼠往下滾把所有的漫畫連續看完。只不過也是日本人做的這個可以放大圖片後用雙指控制觸控板移動畫面,也算是還可以啦。
cooViewer 官網:
cooViewer
cooViewer 載點:
1.2b24(目前最新版 2011/5/29 ,檔案列在右邊)
Multi-Touch 觸控板
BetterTouchTool 官網:
Better Touch Tool
BetterTouchTool 載點:
http://www.boastr.de/BetterTouchTool.zip
現在是用來讓瀏覽器切換分頁,用三根手指頭向左滑切換到右邊的分頁(iOS like),
反之亦然。
Firefox 3 fingers swipe setting
增加設定的方法是先從左邊選擇要增加到哪個程式,在選擇要增加的類型(鍵盤、觸控板、、、),接著就是選擇要用的動作,以及要他做的事情。不用存檔!
看到他有一個用途是給看 BBS 的 Welly 與 Nally 改按鍵設定用的。就是把原本的 Fn + up = Page Up 改成其他的快捷鍵。不過我沒有用。
小畫家
在 Mac 裡,並沒有內建繪圖軟體。 Google 到的前幾項全都是在推薦 Paintbrush,也有人在推薦 Skitch。兩者都是用過後,我自己是用 Paintbrush。因為就只有他才可以達到我要的裁圖功能。我之前用小畫家都是放大後,再將圖片大小看像素來改變大小的。可是這款並沒有辦法以像素來選怎要框選的範圍(不然就是太麻煩了),它的畫布並不能隨意更動。你開啓的時候是多大的,就只能要用多大的畫布。要換也可以,只是要自己算大小。我現在是先將要裁取的部分切好剪下到剪貼簿(clipboard,複製的那個暫存區),在開新檔案時選擇「New from Clipboard」。
Paintbrush 官網:
http://paintbrush.sourceforge.net/
Paintbrush 載點:
http://paintbrush.sourceforge.net/downloads/
Skitch 官網:
http://skitch.com/
Skitch 載點:
http://itunes.apple.com/us/app/skitch/id425955336?mt=12
這款 Skitch 比較主打的是社群分享的功能,不過它可以擷取螢幕圖片而且可以自定要選的範圍。(雖然 Mac 內建的 command + shfit + 4,也是這樣做的)
FTP
這沒啥好說的,就是 FileZilla 啦。
官網:
Filezilla
載點:
http://filezilla-project.org/download.php?type=client
附註一件事,這點 Windows 贏了 Mac ,但也輸了 Mac。 Mac 是可以用 Finder 的「連接伺服器」連到 FTP 查看檔案、下載檔案。但是
不能上傳檔案。而 Windows 的檔案總管可以上載也可以下載,但是編碼是亂碼的。只不過如果有編碼的問題,還是乖乖地用軟體上載吧。
關於那些中文或俄文的檔名,我用 FileZilla 上載到 Hinet 的 myweb 空間。從 Mac 的 Finder 看是檔名的編碼是正常的, Firefox 以及 Chrome 瀏覽也都是正常的。但是 Windows 的檔案總管看是亂碼的。以上都是用「 ftp://ID:PW@server:port/ 」( EX: ftp://testid:textpw@192.168.1.1/ or ftp://testid:testpw@ftp.server.net/ )連線的,那個 port 可以省略。
解壓縮軟體
在 Windows 我原本是用大家都在用的 WinRAR,後來打算要從良,所以改用開源的免費軟體 7zip。可是他沒有在 Mac 裡頭出 7zip for Mac,所以只好找其他的。我 Google 到的結果是要我用 The Unarchiver 配上內建的解 zip。
The Unarchiver 官網:
The Unarchiver
The Unarchiver 載點:
http://itunes.apple.com/app/the-unarchiver/id425424353
硬碟測試及救援
在 Windows 裡有 HD Tune 等工具,雖然要錢,但是種類眾多。而在 Mac 裡,我只有聽人說這套而已。我在看 Mobile01 的測試文有個雙指針式的測試軟體,不過沒去找過。
AJA System Test 官網:
AJA Video Systems
AJA System Test 載點:
http://www.aja.com/ajashare/AJASystemTest.zip
而 HFS+ 硬碟救援剛好看到有人說用 Disk Drill 救援。只不過現在的版本要救援是要錢的,可以掃描出來後確定找得到要救援的資料再去買來救。或者去找舊版本,之前 Beta 版是免錢的。但是搜尋出來的檔案名稱會是流水號型檔案名稱,這點就還蠻糟糕的。不知道是不是磁碟分割格式的關係。
Disk Drill 官網:
Cleverfiles
Disk Drill 載點:
http://www.cleverfiles.com/download/diskdrill.dmg
移除軟體
雖然 Mac 有名的就是程式移到垃圾桶就移除了。不過就跟萬惡 Windows 一樣,總是會有一些不死心的垃圾留著(如使用者設定)。這時候就跟 Windows 一樣要去找移除程式的程式了。我看 PTT 通常提到的都是這一個,所以我只放這一個。其他種的網路上也很好找。
AppCleaner 官網:
FreeMacSoft
AppCleaner 載點:
http://www.freemacsoft.net/downloads/AppCleaner_2.2.1.zip
批次更改檔名
這個會用的時機主要是要用 MPlayerX 看影片的時候。因為他不支援播放清單,只支援按照檔名自動播放下一集。所以我就用 Mac 內建的 Automator 加上流水號在檔名前,但要更改回原本沒加的時候,只能用另外一套軟體 R-NameUB 刪除 Automator 加的流水號。
R-NameUB 官網:找不到,所以改放
MacUpdate。
R-NameUB 載點: 同上
Automator 改檔名的教學。[教學]如何利用Automator來做到批次更改檔名
我通常都是設定好後將 Automator 給鎖定,之後要用的時候從裡頭的選項選複製。這樣才不用每次都重新調整設定。用完複製的那個版本就在離開程式的時候選擇不儲存。
遠端桌面連線
微軟自己推出給 Mac 用的「遠端桌面連線」,好讓 Mac 遠端控制 Windows 的電腦。我是用 Office for Mac 2011 裡頭在安裝時順便裝進去的版本。
不過這對我來說沒什麼用了。
官網: Microsoft for Mac 遠端桌面連線用戶端 2.1.1
載點: .../RDC_2.1.1_ALL.dmg
現在還有 Mac App Store 的版本,不過我沒試過。
載點: https://itunes.apple.com/app/microsoft-remote-desktop/id715768417?mt=12
付費軟體(們)
這篇文章就下面這一段是需要付費的軟體,其他都是免費的,或至少該類別的第一項是免費的。
Office for Mac:
這個東西沒啥好講的,但是小聲提一下有個神秘的東西叫做 Volume License 的東西。那是大量授權,也就是有了它, Office 就……。雖然大家都說最新的這版比過去的好很多,因為聽說是所有程式碼全部重寫,改寫成現在的 Intel 架構。只不過我開過一次後覺得與 Windows 版差的非常多,我一點也不適應。選項快捷鍵差超多,雖然這點跟 Mac 比較有關係。不過我現在都是用安裝完後順帶出現的「遠端桌面連線」連到另外一臺開著 eMule 的舊電腦,因為我真的覺得那個 aMule 不夠好用。這遠端桌面做得還不錯。
VMware Fusion:經過使用
Parallels Desktop 的慘痛教訓,讓我改投 VMware 的懷抱。至少 VMware 沒有在 Launchpad 塞一堆垃圾。會需要這個一部份是 Windows 的環境,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eMule 的關係。
Parallels Desktop 7:在 Mac 中要用 Windows 不是用內建的 Bootcamp,就是要找這種虛擬軟體。 Parallels Desktop 7 和 VMware Fusion 4 都是要付費的,只不過我在台灣的經銷商看到他們灌的都是 Parallels Desktop ,所以我也是裝這個。網路上似乎老牌子 VMware 的評價比較高喔,以後有機會在用看看吧。另外還有一個開源的 VirtualBox ,只不過真的很少人裝它,所以我也忽略它了。目前只有 Parallels 支援 Mac OS X 10.7.x (Lion) 的全螢幕,這點算是我選擇用 Parallels 的原因之一。
要記住,絕對不要用 Parallels 裡頭的融合模式。不然用之前要有心理準備。雖然可以將 Windows 的程式與 Mac 融合在一起這想法是很好。但是我真正做過了之後,我的 iTunes 資料庫就這麼給他毀了。幸好我有用 Time Machine 備份才救回來。你可以說我自己用錯方法,但是我覺得那種功能還是別開。我現在都是乖乖用分開的作業系統。
附註一件事,每次我開過 Parallels 跑 Windows ,當機機率就大大提升。之前開著 Welly 聽音樂上網當機,就是在開過 Parallels 之後才發生,當時已經關閉 Parallels。平常情況下都沒事,通常當機都是發生在開著 Parallels 時,或是開過 Parallels 後沒有重新開機這段時間內。如果重開機後倒是不會發生當機這問題。
Adobe Photoshop CS5:我只有用它來上馬賽克 orz。後來就直接用 iPhoto (更後面用 Aperture)的修飾(Retouch)功能。
以上三個付費軟體是我額外裝的。
雖然我一毛錢也沒花。
Mac tricks - System
• 單純關閉螢幕:按 control + shift + eject(退出鈕,退光碟片的那個按鈕,在右上角)。對於沒光碟機的機型會是 Power 鍵。
• 「強制結束」程式:按 command + alt(option) + esc 叫出「
強制結束應用程式」的視窗。或是按著 alt(option) 並在 Dock 該程式按右鍵,選「強制結束」。
這是我為了要關掉當掉的 µtorrent 才去 Google 的。Mac OS X:如何使用「強制結束」結束無回應的應用程式
• 隱藏其他程式:按著 command + option 再去點 dock 列中的應用程式圖示,這樣只留下你所選取的程式並隱藏掉其他應用程式視窗。
• 全面鍵盤操控太麻煩了,
隱藏掉好了。
在 Mac 裡有些地方的彈出式視窗無法以左右鍵或是 tab 切換到要選擇的選項。這項設定要去「系統偏好設定」裡的「鍵盤」,選擇「鍵盤快速鍵」,更改「全面鍵盤操控」的選項。
預設是「僅限文字框與列表」,要改成「所有控制選項」。(我覺得這點 Mac 做得很不好)以下圖做舉例,我不知道真正的名稱叫啥,所以我是用我取的名稱 XDD。
現在的「目標選擇」是在「儲存為:」那邊,所以按 tab 會繼續跳到「位置:」。如果在「儲存為:」的時候直接輸入文字的話會更改被框起來的部分,也就是「未命名」這邊的文字。
而另一個重點就是上圖沒被「目標選擇」給選中的「儲存」。這是蘋果的「預設選項」,也就是按下 enter 會觸發的選擇。
藍藍的儲存
如果是像上圖「不儲存」、「取消」、「儲存」這三個選項,當藍藍的「目標選擇」是選到「不儲存」時,按下 enter 仍然是會觸發「儲存」這項動作。要用鍵盤做出「不儲存」這項選擇,要按 space。不過當「目標選擇」是在「儲存」的時候,按 enter 或 space 都會是儲存。
不過按 cmd + delete 就等於選擇上面的「不儲存」。
這邊跟下面提到的文件儲存快捷鍵有點關係。上網搜尋到這篇英文文章,文章作者也不知道藍藍的那個要叫什麼。不過他不是說 space,而是說 spacebar。它還說 Safari 可能會導致另外一堆問題,那就自己看文章吧,正我也沒在用 Safari。不過他說開啓鍵盤操控的好處是可以按 fn-control-F2 以及 fn-control-F3 控制選單列以及 Dock。關閉 F1~F12 控制燈光、鍵盤燈光、音樂播放這些控制快速鍵後, F1~F12 就變成正常的 F1~F12,這時候就不用加 fn 了。只不過要用那些功能,就變成要按 fn + F1~F12。
“After turning that preference on, you can use other new shortcuts that you may find handy, too. The one I use most often is Control-F2 (or Function-Control-F2 on some keyboards), which accesses the menu bar. You’ll then be able to tab through the menus and use the arrow keys to navigate them. Control-F3 or Function-Control-F3 will allow you to use the Dock from your keyboard, too.”
•
Mac OS X 鍵盤快速鍵:看選單列也可以知道各程式的快速鍵,但是他們都是用下面那些圖案代替。所以
真的要學一下他們是代表什麼!
⌘ (Command 鍵):幾種 Apple 鍵盤還同時印有 Apple 標誌()
^ (Control 鍵)
⌥ (Option 鍵):這個按鍵還可能印有“Alt”
⇧ (Shift 鍵)
⇪ (Caps Lock):切換大寫鎖定開關
fn (功能鍵)
我自己常用的是下面這幾個,小寫的就是不用加 shift,如果是 F1~12 系列的代表還要多加按 fn:
command + m 將視窗縮到最小(到左邊的 Dock)。
command + h 隱藏視窗。
command + w 關閉分頁/視窗(但並沒有結束程式)。
command + q 結束程式。
command + F 視窗全螢幕。
密碼最右邊的那個圖示是代表「Caps Lock」是 on 的意思。我在某次用了 windows 的 iTunes 後換成用 Mac 的時候突然領悟的。看到上面的官方說明文件完全對我領悟這個東西一點幫助也沒有。
有時候要輸入密碼時在用注音,突然被變回美式英文,害我就這樣輸錯密碼好幾次。我重灌想要把美式英文這個預設給取消掉也不行。真的很討厭~
• 上下循環的圖示是
通訊錄的同步狀態。
如果沒有設定通訊錄同步的話是不會出現這個圖示的。
而因為只能同步一個通訊錄,所以如果選了 iCloud 的話就不能選擇「與 Google 同步」。我當時就是先選了與 iCloud 同步,然後就很神奇的找不到「與 Google 同步」的這個選項(最奇怪的是 Yahoo 的還在)。我上網找看到的都是說一堆麻煩的終端機方法。我記得我之前就是啥都沒用就可以將通訊錄與 Google 的通訊錄同步,所以我一直找,找到有人提到只能同步一個通訊錄後把 iCloud 移除後就正常了。
• 要移除出現在選單列(menu bar)的東西,按 command 將圖示從選單列拉出來就刪除了跟 Dock 上的 App 移除方法差不多。附帶一提,按著 alt(option) 再點選單列上的 AirPort 圖示等會出現詳細資訊或是比較多選項。
• Mac 應用程式左上方的 + 號是讓應用程式放到「適當大小」,並不是 Microsoft Windows 的「全螢幕」。特別對於 iTunes 而言,按 option 再點 + 會把視窗放到最大。是有人的 iTunes 普通大小視窗跑到螢幕外他無法按回來,有人建議他按著 option 再去選擇。我順便打在這邊作記錄。
• 把螢幕顯示轉方向,但「系統偏好設定」裡的「顯示器」並沒有翻轉螢幕這個選項。在開啓「系統偏好設定」後,開啓「顯示器」前按著 command + option,一直按著按到開啟「顯示器」為止。這樣就會出現「旋轉」的這個選項可以選擇。
開啓系統偏好設定時不需要按,主要就是要開啓顯示器的時候兩個鍵要一起按著才會出現那個選項。
Mac tricks - Finder
• 在 Finder 裡, command + option(alt) + shift + delete 四件齊按的話,就會直接清空垃圾桶不會出現對話框。
•
在 Finder 中,選擇檔案後按空白鍵(space),會快速預覽。正式名稱叫做「快速查看」,要按 command + y。
• 想要查看所選的檔案及資料夾加起來的大小,選好後按 command + option + i。這是我上 PTT 的 Mac 板問到的。
Mac tricks - Edit
• 擷圖
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3 = 全螢幕
- command + shift + 4 = 自訂範圍
- command + shift + 4 (可以全放開)再按 space = 擷取視窗
command + shift + 4 延伸技:拖曳一塊區域出來之後不要放開壓著的滑鼠或觸控板,接著按 | Space | 不放,移動整個選取區。 |
按 | option | 不放,對著中心點變形。 |
按 | shift | 不放,水平或垂直變形。 |
P.S. 任何時候想取消,按 esc。
•
編輯文章時,在 Mac OSX 裡用 alt(option) + shift + 左右鍵來選文字。
這點讓我經常按錯,因為在 Windows 中選完文字通常就是複製/剪下之類的動作,所以 Ctrl 繼續按著是很正常的反應。可是在 Mac OSX 裡卻是要用旁邊的 command 鍵。真的要用頭腦想啊!
• 儲存文件時,可以按 command + delete 直接等於「不儲存」的那個選項。按 Esc 或 command + . 都是取消。
File editing
• 想要輸入全形空格/空白(space),請按 alt + shift + b。再開始找 XDD。
•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東西,
alt + shift + k。
<- 這個東西在英文輸入法用 alt + shift + k 就會出現。
還有一些像是溫度的度之類的也都可以用類似方法按出。有沒有加 shift 會有差喔!沒加 shift 版(從第一排的 1 按到第四排的 /):
¡ ™ £ ¢ ∞ § ¶ • ª º – ≠
œ ∑ ´ ® † ¥ ¨ ˆ ø π “ ‘ «
å ß ∂ ƒ © ˙ ∆ ˚ ¬ … æ
Ω ≈ ç √ ∫ ˜ µ ≤ ≥ ÷
有加 shift 版(從第一排的 1 按到第四排的 /):
⁄ € ‹ › fi fl ‡ ° · ‚ — ±
Œ „ ´ ‰ ˇ Á ¨ ˆ Ø ∏ ” ’ »
Å Í Î Ï ˝ Ó Ô Ò Ú Æ
¸ ˛ Ç ◊ ı ˜ Â ¯ ˘ ¿
what's on mac
Mac tricks - Rescue
在 Mac 經常會用到的救援手段,除了拆機殼以外,就是清 NVRAM 以及重置 SMC 了。
重置 NVRAM/PRAM:開機時按 Command (⌘)、Option、P 和 R。
重置系統管理控制器(SMC):按下(左側)Shift-Control-Option 鍵及電源按鈕。
Mac tricks - Terminal
原本沒終端機指令這類別的,可是用久了之後發現弄一塊出來,以後要用到指令的時候比較好找。後面有藍線就代表要按 enter。
* 顯示隱藏檔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TRUE ; killall Finder
* 關閉 Time Machine 備份到本機硬碟
sudo tmutil disablelocal && sudo tmutil enablelocal
* 將預設儲存位置從 iCloud 設回本機
defaults write NSGlobalDomain NSDocumentSaveNewDocumentsToCloud -bool false
* 讓 Launchpad 圖示按照原廠預設值重排
rm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Dock/*.db ; killall Dock
* 關閉擷圖的陰影效果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disable-shadow -bool true;\killall SystemUIServer
* 關閉
* 關閉
* 關閉
* 關閉
早上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順便測了一下電池可以用多久,使用時間差不多只有四個小時,低強度(?)的文書編輯外加開 iTunes 聽音樂,三不五時因為需要而開 Parallels 看在 Windows 中叫做什麼名字,以及看個一集 How I Met Your Mother 配早餐。跟
官網說的七小時差了不少喔!
無線網路測試由是由 Apple 於 2011 年 10 月使用未上市的 2.8GHz 雙核心 Intel Core i7 型 13 吋 MacBook Pro、未上市的 2.4GHz 四核心 Intel Core i7 型 15 吋 MacBook Pro,以及未上市的 2.4GHz 四核心 Intel Core i7 型 17 吋 MacBook Pro 完成。無線網路測試的電池使用時間,是在顯示器亮度設為 50% 的情況下瀏覽 25 個常用網站測量所得。電池供電時間依使用情形及設定而有所差異。進一步詳細資訊請參閱 www.apple.com/tw/batteries。
雖然我的亮度是開百分百~~~
公開版:
http://royhsiasdairy.blogspot.com/2011/11/nov-28th-2011-mac-os-x-lion1072.html